热搜: 购彩平台哪个最好app走势图
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日前为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助力欧洲和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发展。欧盟对中国的需要远大于中国对欧盟需要,但多年来,欧洲经济为美国所累,外交政策也受美国裹挟,独立自主性不断减弱,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制约因素。
作者:亚尼斯·瓦鲁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
希腊前财政部长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
随着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人们很自然地希望通过官方声明与讲话,分析影响中欧关系和欧盟对华政策背后的深层推动力。但要理解这些力量的本质,还要追溯到1971年的8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不再维持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固定汇率,标志着由美国自己一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欧盟现在的商业模式正是为了应对从固定汇率制度到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动荡过渡而形成的。中国的崛起及其与欧洲不断演变的关系,也需要放在同样的角度来审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欧洲货币与美元之间固定汇率制(即欧洲的美元化)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美国对欧洲国家和日本保持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对欧洲保持净出口,那么注入欧洲的美元就最终将回流到美国。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国际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变成了一个净进口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持续性便难以维系。于是,美国秘密向欧洲和日本提出了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种模式——我称之为一场“黑暗交易”。这种“黑暗交易”很容易理解,美国在贸易逆差下,仍旧保持对欧洲和日本产品的高需求。作为回报,欧洲和日本自愿将利润投资于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由此,美元成为了一种被美化了的“借据”,美国可以用它来购买欧洲和日本工厂生产的几乎所有东西,而欧洲和日本的资本家别无选择,只能投资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黑暗”的交易呢?因为它给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带来巨额财富,却永久性地压低了德国等欧洲净出口国的工资水平,还使欧洲其他地区陷入了缓慢的衰退,美国中心地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萧条。
上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和欧盟陷入这种畸形的关系时,中国崛起了——它意外成为了美国主导的这场“黑暗交易”的受益者。这场“交易”如今已经发展成了这样:美国将整条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用美元购买这些产品,而中国人则把挣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的金融部门,例如购买美国债券。那么美国会利用这些储蓄做什么呢?它会把从欧洲、日本和中国获得的大部分利润投资于世界各地的新资本设备。简而言之,美国“回收”了别人的钱,并得到了很大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利润和租金。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回收”机制在2008年彻底崩溃。在欧洲和亚洲每天向美国注入数十亿美元利润的支持下,美国和英国的金融家们不断堆高不可持续的赌注——美其名曰“结构性金融衍生品”,最终赌注倒塌,引发了金融海啸。随着雷曼兄弟的最先爆雷,一块块恶性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拖垮了整个欧美银行体系。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一边为大多数人实行紧缩政策,另一边通过疯狂印钞来救助金融业及其大企业客户。结果是金融市场大幅复苏,但生产性资本投资崩溃,因为大多数人买不起昂贵的新商品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工人阶级的萧条,社会不平等加剧,以及极右翼种族主义在欧美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最终没有垮掉,要感谢两位“大救星”:第一要感谢它们央行的印钞机——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第二就是要感谢中国。雷曼兄弟破产后,中国政府立即明智地增加了国内投资,用扩大内需弥补可能的外需损失。因此,中国没有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不仅如此,中国的大举投资也为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以上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当前的中欧关系:欧盟需要中国远甚于中国需要欧盟,但欧盟对华关系受到美国的制约。须知欧盟本身的基础就有缺陷,这一缺陷早在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欧洲之前就业已存在:欧盟与美国不同,美国拥有一个统辖全国的财政部、完全统一的银行体系,以及国家总体投资计划——当然,其中包括庞大的军工复合体的巨额预算;但欧盟什么都没有。结果是,2008年之后,以希腊为开端,大多数欧洲国家政府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而导致其投资水平降至本就不高的美国以下,更不要说跟中国比了。欧洲民众也过上了“苦日子”。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5年,我们来看结果。2008年,欧洲的国民总收入比美国高出10%;到2022年,美国反比欧洲高出26%。而且,欧洲人不仅总体上更“穷”,人均收入也比美国少了。更糟糕的是,自2009年以来,欧洲国家未能像中国或美国那样大力投资于未来技术,如电池、太阳能、微芯片和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对云计算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赋能其科技巨擘和数字金融转型,但欧洲却没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洲虽然目前仍属于富裕经济体,但已经在走下坡路。中国的科技巨头和数字支付系统的大规模增长,威胁到了以美元为基础的传统全球支付体系,因此美国意欲对中国发动新冷战,但却把欧洲也拖入其中。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在欧洲原有的南北分歧基础上又增加了东西分歧,并极大地推高了欧洲的能源成本,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独立自主,使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更难摆脱美国意志。总之,当欧洲领导人参加本届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他们选择立场的自由度将比以往少得多。欧洲已今非昔比,如果中欧关系受到制约,对双方人民都没有好处。
责编:宋平 栾瑞英
实习生金奕伶、何佳亦有贡献 【编辑:曹子健】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当先锋、展新颜、聚合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永前、胡洁菲、杨绍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明确指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使命、重点任务、方法路径、根本保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科创协同加速推进、对外开放逐步深入、民生红利不断释放……记者近日走进长三角地区部分科研机构、经营主体、施工现场,记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进展、新变化、新突破。
当先锋,“联手攻关”探索科创新天地
【总书记说】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
【记者探访】走进江苏南通的如皋高新区沪苏科创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霖鼎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项目综合楼、研发设计楼正进行内部装修。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与如皋市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如皋首个成功实现依托“沪上飞地”孵化、落地如皋转化的“双飞地”项目。
“双飞地”模式,是指在高校院所周边设立“苗圃”,推动科创项目就地孵化,项目“出苗”后移到飞地加速培育。南通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通与上海科研共建成果累累。2018年以来,两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目前,南通50%以上的企业在上海有合作关系,7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协作。
联合体组团攻关、创新不“孤单”。在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构建创新平台方面,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已支持890家次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超4.6亿元。
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科研院所发布攻关方向、吸引企业来“众筹”……今年11月17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上海石化、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机构,围绕“电池隔膜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的开发”“超大超厚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高效成型工艺开发”等方向,以“众筹科研”的模式招募对此有需求的企业,并组织攻关。
“传统研发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无法形成闭环追踪,单一企业很难组织全流程的研发和生产等。”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介绍,“众筹科研”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下一步,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创中心将进一步链接长三角区域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支撑。
展新颜,持续擦亮链接全球的会客厅
【总书记说】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记者探访】进出口贸易规模是观察对外开放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达11.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36%。
从上海到克罗地亚、再到塞尔维亚,从海运到铁路运输再到汽运……今年11月,来自长三角多家企业生产的光伏组件、支架、裂变器等产品,经由上海格林福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运抵塞尔维亚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萨拉奥尔奇光伏项目施工现场。
“长三角对外贸易活跃,企业进出口需求频繁,港口智慧化程度高,在跨境贸易中占据重要优势。”物流企业格林福德集团总经理许可说,目前公司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区域设立了60余家分支机构,加速将长三角的优势产品运往全球各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港四期无人码头。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走得出去,也引得进来。
今年7月,外资企业康宁集团将旗下连续制药科技有限公司落到苏州。康宁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公司已在江苏布局了连续流反应器公司,在浙江布局了消费电子类盖板的代加工生产企业,在安徽布局了大量新能源车供应链企业,在上海则拥有三个制造工厂。“长三角扎实的产业基础、优异的营商环境、丰富的人才储备等,是企业持续投资的重要支撑。”
不断丰富的开放层次和愈加多元的制度创新,也为长三角的对外开放水平写下新的标注。
“海港未来”号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缓缓搭靠中国香港籍“以星珠穆朗玛峰”轮,在接下来的10多个小时里,两船经过“连接—输气—分离”三个步骤,完成约1600立方米保税LNG的加注作业任务。今年4月,作为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一项制度创新,海上“船对船”加注保税LNG业务中国首单正式落地。
临港新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已成为各类新型国家贸易业态集聚发展的“试验田”。这里有全国首个为国际船舶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的港口,开展了全国首单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已形成103个首创性创新案例,其中48个为全国首创。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顾军说,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未来将以新一轮支持政策为抓手促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提升,推进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努力将长三角建设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聚合力,共建共享一体化发展的“幸福圈”
【总书记说】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记者探访】水清、岸绿、路通,一卡“畅游”长三角……记者采访发现,长三角在道路互通、生态治理和民生保障等领域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加快盖板施工、积极推动交通导改……初冬时节,沪苏嘉城际铁路青浦新城站项目仍在火热推进。根据规划,未来全线建成开通后,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或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只需45分钟。
“沪苏嘉城际铁路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探索实践,将实现全线系统制式、技术标准、建设时序、贯通运营‘四个统一’。”中铁上海院示范区线相关设计负责人陈鑫介绍说,该线路从规划批复到开工用时仅约1年。
正在建设中的沪苏嘉城际铁路青浦新城站。新华社记者胡洁菲摄
如今,在长三角,高铁里程超6600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高速公路网1.67万公里……一条条“交通线”,为区域内居民描绘出一张可亲可感的同城图。
业相融、路相通、情相连。
近日,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小张,来到浙江省衢州市南孔书屋,仅凭苏州社保卡就成功借到了“小众”专业书《孔氏南宗史料》。他对这一功能赞不绝口:“衢州市南孔儒学文化资源丰富,很多史料都只能去衢州找,社保卡异地借书功能真的方便了我们的需求。”
跨域借书是社保卡功能改革的一个方面。通乘公交、景区优惠、医保互认……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已经实现37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用。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都有标准统一作为支撑。比如,在生态治理领域,示范区已经形成生态环境标准、监测和执法统一的“三统一”制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瞄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让昔日省际交界薄弱区域展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